行銷研究與行銷資料科學的歷史發展

行銷是一門頗有魅力的科學,因為它是企業產、銷、人、發、財五管當中,最直接與消費者接觸,同時也是最富有人性的領域,而在走過行銷研究一百多年後,現在讓我們再回頭過來看看行銷研究與行銷資料科學的歷史和重要里程碑。

圖1 行銷研究與行銷資料科學的歷史發展 繪圖者:余得如

行銷研究與行銷資料科學的發展歷史,距今大約108年。本書簡述此過程中的重要事件,如圖1所示。
1910年,美國波士頓柯帝斯出版社(Curtis Publishing Company)的負責人查爾斯‧柯立芝‧帕林(Charles Coolidge Parlin)透過收集市場資訊,提供企業進行廣告與商業決策,他並力促幾家美國大型公司,成立自己的市場研究部門。各位有沒有注意到,孫逸仙先生此時正準備建立中華民國。
1923年,丹尼爾‧史塔區(Daniel Starch)提出AIDA (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Action)模式。同年,行銷研究公司尼爾森(A.C. Nielsen)成立,它是首波成立的行銷研究公司之一。
1931年,行銷研究公司伯克(Burke)成立,並與P&G進行產品測試研究。1935年,市場調查公司蓋洛普(Gallup)成立,至今仍在市場上赫赫有名;1940年代,企業開始使用「縱橫斷面資料」(panel data)記錄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1961年,喬治‧卡利南(George Cullinan)提出RFM(recency, frequency, monetary)指標的概念。1972年,俗稱POS的銷售時點系統(Point of Sale)在市面上出現,由銷售員在客戶結帳時,一併鍵入客戶資料,成為零售市場大量搜集消費者資料的濫觴。
1974年,丹麥學彼得‧諾爾(Peter Naur)首次提出資料科學(data science)一詞;1981年,IBM推出個人電腦,推升內部客戶數據的分析。1987年,羅伯特‧凱斯騰鮑姆(Robert Kestnbaum)、凱特‧凱斯騰鮑姆(Kate Kestnbaum)和羅伯特‧蕭(Robert Shaw)等三人開啟資料庫行銷的先河。
1990年,顧客關係管理(CRM)軟體開始出現。1991年,Python程式面市;1993年,R程式面市。
1995年,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WWW)出現,也為未來大數據(Big Data)的出現埋下了伏筆。
1998年, 搜尋引擎Google成立。2001年,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統計教授威廉‧克利夫蘭(William S. Cleveland)發表 〈Data Science: An Action Plan for Expanding the Technical Areas of the Field of Statistics〉一文,將資料科學作為一個單獨的學科。
2004年,臉書Facebook社群網站出現;2004年,Google發表MapReduce架構;2005年,YouTube的出現,巨量視頻資料跟著產生;2007年,Apple推出iPhone,智慧型手機裡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功能,揭示消費者位置與行動的數據。
2010年,資料分析競賽平台Kaggle成立;2011年,Apache Hadoop初始版本出現。
2011年,LinkedIn的迪‧帕蒂爾(D.J. Patil)發表〈打造資料科學團隊(Building Data Science Teams)〉一文。2012年,湯瑪斯.戴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與迪‧帕蒂爾(D.J. Patil)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發表〈資料科學家:21世紀最性感的工作(Data Scientist: The Sexiest Job of the 21st Century)〉一文,宣告資料科學家具有發展潛力的未來。2015年,FAIR(Faceboo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總監楊立昆等(Yann Le Cun et al)發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概念文獻
從以上的內容中,可以發現行銷資料科學與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及電子商務的興起,三者有著緊密的關係。此外,網路技術的發展與電子商務的興起,促使企業所需分析的資料屬性,從少量遽增到大量、從內部擴大到外部、從結構化增加到非結構化。因此,傳統行銷研究的工具已不足以滿足企業的分析需求,行銷資料科學也因應而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淺談資料類型 — 初級資料與次級資料

淺談資料類型 — 研究資料

淺談資料類型—企業內部資料和外部資料